苏联的“暴风雪号”到底算不算真正的航天飞机
前苏联发展过航天飞机,就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但是由于技术不完善和资金短缺,还有受到美国航天飞机事故和政治上的影响,最终放弃,虽然造了出来,但并没有升空执行任务。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就是为了专门运输暴风雪号而设计制造的,随着暴风雪号的下马,该型飞机只造了一架就没有继续生产。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而苏联当局也逐渐考虑起庞大的投资与发展航天飞机带来的益处之间的关系。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机身的设计者,莫尔尼亚联合体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他们希望能够转向开发其他小型航天设备,但因资金不足,只能作罢。
自1988年至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再进行过太空飞行,和平号空间站只能利用一次性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作为往返工具。按原计划,第二架航天飞机将于1991年首飞,第3架则是在1992年建造完成,而首次载人飞行将在1994-1995年间进行。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这一切都没有实现。所有航天飞机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而未完工的两架则已在90年代中期被拆解。
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号火箭一道,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至此暴风雪计划在凄凉惨淡中彻底终结。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发动机如何返回
暴风雪”主引擎开始就采取了和美国航天飞机完全不同的方式。美国的航天飞机现在看起来很普通,但当初开发时采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分级燃烧循环的液体燃料引擎,采用的是燃料由外部燃料箱供给航天飞机本身的引擎来燃烧这种复杂的结构。相对的,“暴风雪”本身没有装备用于推进的引擎,而是利用巨大的“能源”运载火箭的推力来脱离大气层。
大气层再入后的着陆方法。美国的航天飞机并没有装备用于着陆的引擎,着陆时只能依靠滑翔飞行,而“暴风雪”装有2部小型引擎,在着陆时有相当自由度来对着陆进行控制(所以能够通过在地面上的遥控操作来进行自动着陆这种绝技)。
由于苏联的“暴风雪”本身没有安装火箭引擎,所以结构可以更为简单,相对的由于发射时100%的依靠一次性的“能源”火箭的推力,单纯地考虑的话可重复利用的部分比美国的航天飞机少,但是,多次发射的话可以摊薄“能源”火箭的成本,最后总成本反而可能会比美国的低。苏联光这种航天飞机的验证机就开发了4架,发射成功的验证机1号“暴风雪”并不是量产型,只是用于测试的机体,所以没有安装机组乘员的生命维持装置和手动操纵装置。但这样的机体能够一次生产多架,说明了这种苏联的航天飞机本身的开发成本和美国的相比恐怕要低很多。所以如果美国能够利用像苏联的这种航天飞机的话,可能会使有人宇宙开发更进一步。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飞机解析
1988年11月15日,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 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电脑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要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可以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姿态不佳,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像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公里/小时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有多大
1988年11月15日,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公里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三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点12公里外的混凝土跑道上。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能把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设计飞行寿命100次。
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姿态不佳,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像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公里/小时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