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

怎么说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太弱

弱电解质表示溶解的分子并不能完全电离,强电解质表示溶解的分子会完全电离。导电能力与电离的离子浓度成正相关,之所以说弱电解质不一定比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差,是因为弱电解质浓溶液也可以比强电解质的很稀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

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1、1L浓度为1mol/L的ch3cooh溶液导电能力强,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虽然它们的浓度相同,但第一种溶液中电离出来的H+的量多,即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导电性能就强。

2、稀释时先开始导电能力越来越强,这是因为CH3COOH是弱电解质,浓度越小越容易电离,所以H+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大,当达到c(H+)最大之前n(H+)增大程度大于V水的变化程度,C(H+)不断增大,导电能力是越来越强;但当到c(H+)最大之后,n(H+)增大程度小于V水的增大程度,C(H+)不断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主要有:1.离子浓度,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大的导电能力强.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电荷越高,导电能力越强.3.电解质强弱,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4.溶液的温度,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5.电解质的类型,相同条件下,电解质的类型不同,导电能力也不同.例如,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溶液的导电能力弱,不能说明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小,即使是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如果其中离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也很弱的.

从本质上讲,溶液的导电能力即是溶液中的电荷通量。所谓电荷通量,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荷量。电荷当然不可能凭空存在,而是需要以物质作为依托存在于物质中。这种在物质中承载电荷的粒子,我们称之为载流子,十分直白。

j_q=\frac{\text{d}^2 q}{\text{d} t\cdot\text{d} A}\\

其中 j_q为电荷量通量, q为电荷量, t为时间, A为载流子运动方向上的截面面积。

对于不同材料,起到主导作用的载流子也不同。比如对于以金属键键结的金属,有效载流子是可以在宏观离域的自由电子;离子溶液及离子液体则以可以定向移动的离子作为载流子。

那么既然这个概念已经给出来了,至于有哪些因子会影响到电荷通量,就完全可以通过推理来得到了。说几个典型的因子:

载流子的运动速度越快,电荷通量越大。

颗粒的运动速度直接反映为粒子的动能,想要提高动能,提升温度是一种方法——和温度有关。

除了温度之外,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并不孤立,而是和溶液中其他各组分的以相互作用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比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双硫酰亚胺(TFSI)阴离子之间可以发生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继而耦合,这直接降低了TFSI的速度,影响到阴离子对电导率的贡献。

除了特定的相互作用之外,一般性的流体内摩擦也是降低载流子运动速度的一大因素——和粘度有关。单位体积内的电荷量,电荷量密度,也对电导率起到直接作用。

同样浓度的电解质,能够解离出更多离子的溶液的电导率更高——和电解质强弱,和溶剂分子对电解质电离的帮助效应强弱有关。而溶剂的效应有联系到若干溶剂的内禀属性,比如极性,分子原子电子结构。

同样浓度的载流子,单个载流子包含的电荷量更高的物种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离子价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