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标准规范及工艺)

其实焊接工艺参数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焊接标准规范及工艺,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焊接工艺参数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平敷焊时的焊接工艺参数

1.焊条直径与工件厚度一般根据焊件的厚度选择焊条直径,焊条直径的选择还与焊接层数、接头形式、焊接位置有关。立焊、横焊、开坡口多层焊的第一层施焊时应选用直径小一点的焊条。工件厚度(mm)焊(mm) 4.0-6.0 2.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①焊接电流的选择可参考经验公式 I=(30-60)d I——焊接电流(A) d——焊条直径(mm)时,系数选上限。②对于低、中碳钢,可用下式精确计算焊接电流: I=43r3 I——焊接电流(A) d——焊条半径(mm)③焊接电流选择焊(mm) 2.0条 2.5 3.2 4.0直 5.0 6.0径焊条直径小时,系数选下限,焊条直径大 1.6-2.0 2条 2.5-3.2 3 4-7 8-12直 3.2-4.0 4.0-5.0≥13径焊( A) 50 50-60 250-300接70-90 100-130电160-200流200-2④焊接速度焊接速度指焊条沿焊缝方向向前移动的速度。焊接速度太快,会导致焊道窄小,焊接波纹粗糙。焊接速度太慢,会导致焊道过宽,且工件易被烧穿。⑤电弧长度电弧长度指焊条末端与起弧处工作表面间的距离。由于电弧的高温使焊条不断熔化,所以必须均匀的将焊条向下送进,保持电弧长度约等于焊条直径,并尽量不发生变化。

什么叫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工艺参数是指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

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热输入等

的总称。焊条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和预热温度等。

焊条直径是根据焊件厚度、焊接位置、接头形式、焊接层数等进行选择的。

形接头的焊缝应选用直径较大的焊条。对于小坡口焊件,为了保证底层的熔透,宜采用较细直径的焊条,如打底焊时一般选用Φ2.5mm

焊条。不同的焊接位置,选用的焊条直径也不同,通常平焊时选用较粗的Φ(4.0~6.0)mm

的焊条,立焊和仰焊时选用Φ(3.2~4.0)mm

的焊条;横焊时选用Φ(3.2~5.0)mm

的焊条。对于特殊钢材,需要小工艺参数焊接时可选用小直径焊条。

根据工件厚度选择时,可参考表3-20。对于重要结构应根据规定的焊接电流范围

)参照表3—21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的关系来决定焊条直径。

焊接电流是焊条电弧焊的主要工艺参数,焊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调节的只有焊接电流,而焊接速度和电弧电压都是由焊工控制的。焊接电流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焊接质量和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7393033劳动生产

焊接电流越大,熔深越大,焊条熔化快,焊接效率也高,但是焊接电流太大时,飞溅和烟雾大,焊条尾部易发红,部分涂层要失效或崩落,而且容易产生咬边、焊瘤、烧穿等缺陷,增大焊件变形,还会使接头热影响区晶粒粗大,焊接接头的韧性降低;焊接电流太小,则引弧困难,焊条容易粘连在工件上,电弧不稳定,易产生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和夹渣等缺陷,且生产率低。

因此,选择焊接电流时,应根据焊条类型、焊条直径、焊件厚度、接头形式、焊缝位置及焊接层数来综合考虑。首先应保证焊接质量,其次应尽量采用较大的电流,以提高生产效率。板厚较的,T

形接头和搭接头,在施焊环境温度低时,由于导热较快,所以焊接电流要大一些。但主要考虑焊条直径、焊接位置和焊道层次等因素。

当焊接电流调好以后,焊机的外特性曲线就决定了。实际上电弧电压主要是由电弧长度来决定的。电弧长,电弧电压高,反之则低。焊接过程中,电弧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大、熔深浅及产生咬边、气孔等缺陷:若电弧太短,容易粘焊条。一般情况下,电弧长度等于焊条直径的0.5~1倍为好,相应的电弧电压为16—25V。碱性焊条的电弧长度不超过焊条的直径,为焊条直径的一半较好,尽可能地选择短弧焊;酸性焊条的电弧长度应等于焊条直径。

当焊接电流调好以后,焊机的外特性曲线就决定了。实际上电弧电压主要是由电弧长度来决定的。电弧长,电弧电压高,反之则低。焊接过程中,电弧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大、熔深浅及产生咬边、气孔等缺陷:若电弧太短,容易粘焊条。一般情况下,电弧长度等于焊条直径的0.5~1倍为好,相应的电弧电压为16—25V。碱性焊条的电弧长度不超过焊条的直径,为焊条直径的一半较好,尽可能地选择短弧焊;酸性焊条的电弧长度应等于焊条直径。

厚板的焊接,一般要开坡口并采用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多层焊和多层多道焊接头的显微组织较细,热影响区较窄。前一条焊道对后一条焊道起预热作用,而后一条焊道对前一条焊道起热处理作用。因此,接头的延性和韧性都比较好。特别是对于易淬火钢,后焊道对前焊道的回火作用,可改善接头组织和性能。

对于低合金高强钢等钢种,焊缝层数对接头性能有明显影响。焊缝层数少,每层焊缝厚度太大时,由于晶粒粗化,将导致焊接接头的延性和韧性下降。

熔焊时,由焊接能源输入给单位长度焊缝上的热量称为热输入。其计算公式如下:

热输入对低碳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对于低碳钢焊条电弧焊—一般不规定热输入。对于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等钢种,热输入太大时,接头性能可能降低:热输入太小时,有的钢种焊接时可能产生裂纹。因此,焊接工艺规定热输入。焊接电流和热输入规定之后,焊条电弧焊的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就间接地大致确定了。

一般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既可不产生焊接裂纹、又能保证接头性能合格的热输入范围。允许的热输入范围越大,越便于焊接操作。

预热是焊接开始前对被焊工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适当加热的工艺措施。预热可以减小接头焊后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硬组织,减小焊接应力及变形。它是防止产生裂纹的有效措施。对于刚性不大的低碳钢和强度级别较低的低合金高强钢的一般结构,一般不必预热。但对刚性大的或焊接性差的容易产生裂纹的结构,焊前需要预热。

预热温度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件的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和施焊环境温度以及有关产品的技术标准等条件综合考虑,重要的结构要经过裂纹试验确定不产生裂纹的最低预热温度。预热温度选得越高,防止裂纹产生的效果越好;但超过必需的预热温度,会使熔合区附近的金属晶粒粗化,降低焊接接头质量,劳动条件也将会更加恶化。整体预热通常用各种炉子加热。局部预热一般采用气体火焰加热或红外线加热。预热温度常用表面温度计测量。

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称为后热。后热的目的是避免形成硬脆组织,以及使扩散氢逸出焊缝表面,从而防止产生裂纹。

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焊件的焊接残余应力,降低焊接区的硬度,促使扩散氢逸出,稳定组织及改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等。因此,选择热处理温度时要根据钢材的性能、显微组织、接头的工作温度、结构形式、热处理目的来综合考虑,并通过显微金相和硬度试验来确定。

对于易产生脆断和延迟裂纹的重要结构,尺寸稳定性要求高的结构,以及有应力腐蚀的结构,应考虑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则有专门的规程规定,厚度超过一定限度后要进行消除应力退火。消除应力退火必要时要经过试验确定。铬钼珠光体耐热钢焊后常常需要高温回火,以改善接头组织,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重要的焊接结构,如锅炉、压力容器等,所制定的焊接工艺需要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按所设计的焊接工艺而焊得的试板的焊接质量和接头性能达到技术要求后,才子正式确定。焊接施工时,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焊接工艺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前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焙,焊前清除焊件上的油污、水分,减少焊缝中氢的含量: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热输入,减少焊缝的淬硬倾向: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使氢从焊接接头中逸出:对于淬硬倾向高的钢材,焊前预热、焊后及时进行热处理,改善接头的组织和性能:采用降低焊接应力的各种工艺措施。

详细内容参见:

焊条电弧焊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哪些

对焊条手工电弧焊而言,主要的焊接工艺参数有电流种类和极性、焊条直径、焊接电流和热输入量。

电源种类电源种类分为交流和直流。交流焊接电源价格低廉、维修容易,只适用于酸性药皮焊条或铁粉焊条。采用直流电焊接时,按焊件和焊条正负极接法可分为正接法和反接法。反接时电弧的稳定性比正接时更好。因此,用碱性药皮焊条进行焊接时,应采用直流反接,否则,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严重,噪声大。

2.焊条直径焊条直径主要按焊件厚度、坡口形式和焊接道、层数选定。一般来说,焊件厚度越大,选用的焊条直径越粗。焊件厚度在 4mm以下时,应选用直径 3.2mm以下的焊条;焊件厚度大于4mm时,可选用直径为4mm的底层焊道,特别是小直径管道接缝的封底焊,应选用直径3.2mm或更细的焊条。

3.焊接电流焊接电流是焊条电弧焊中最重要的一个工艺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及焊缝成形。当焊接电流过大时,焊缝厚度和余高增加,焊缝宽度减少,且有可能造成咬边、烧穿等缺陷;当焊接电流过小时,焊缝窄而高,熔池浅,熔合不良,会产生未焊透、夹渣等缺陷。

关于焊接工艺参数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