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还的故事(合浦珠还文言文翻译)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合浦珠还的故事和合浦珠还文言文翻译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合浦珠还的故事以及合浦珠还文言文翻译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合浦珠还的故事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

2、故事: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3、【成语解释】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4、【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5、【成语举例】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究竟能够合浦珠还,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

“合浦还珠”故事的来历

在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由于盛产珍珠,远近闻名,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

当地渔民都以采珠为生,然后将卖珠的钱向邻郡种粮的百姓交换取粮食。由于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贪官污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苛捐杂税盘剥采珠的渔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违背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采集捕捞。

结果,大珠蚌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些小珠蚌了,在合浦能捕捞到的珠蚌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举家搬离甚至因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郡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于是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苛捐杂税,禁止渔民滥捕乱采,规定了捕捞的时间,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很快,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并且大量繁殖。

不到一年时间,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

解释: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引证:明代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例句: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究竟能够合浦还珠,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

引证: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引用:老舍《茶馆》第三幕:“不是没收吧?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例句:我把这个东西给你也算得上是物归原主了。

解释: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指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引证:清代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例句:几天后,那条无人认领的项链终于原璧归赵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浦还珠

合浦珍珠的传说典故

1、合浦珍珠为什么会这么美丽呢?当地人说,合浦珍珠是一位善良美丽的人鱼公主的眼泪变成的。

2、很久以前,人鱼公主在海上救了一位青年,他是与凶恶海怪勇敢搏斗而受伤昏迷的。人鱼公主精心护理他,后来两人感情日笃,结成了夫妻,双双带着夜明珠回到了人间。贪心的县官想霸占夜明珠,杀害了人鱼公主的丈夫。人鱼公主找到县官报了仇后,化作一道金光射向天空,回到海里的水晶宫。

3、合浦有宝珠的消息被朝廷知道后,便派太监来到合浦,逼迫珠民驾船出海围捕。人鱼公主故意让太监三获宝珠又三失宝珠后,掀起巨浪,将宝珠带走。太监自知得不到宝珠,回京也性命难保,便自杀在珍珠城。

4、大海重新得到了平静。月亮从海上升起来了,人鱼公主非常思念丈夫,她手捧夜明珠,泪如泉涌,眼泪变成了颗颗亮晶晶的珍珠滚落大海。人鱼公主真挚的感情感动了海中的珠贝,每当人鱼公主滴下晶莹的泪滴,珠贝就吞下,使泪滴变成了珍珠。于是,合浦一带便成了珠母海。这里出产的珍珠也闻名于世。关于合浦珍珠,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晋时,皇帝派太监坐镇珠城强迫珠民下海采捕夜明珠。采珠能手张生为了得到夜明珠以救珠民,便冒死到杨梅池的红石潭采珠。

5、张生与守护夜明珠的两条鲨鱼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海水,幸得珍珠公主救助,他才免于一死。公主为了救珠民,将夜明珠赠给了张生。

6、太监得到了夜明珠,连夜派重兵押送京城。当太监一行走过白龙附近的杨梅岭时,忽见海面一片白光。太监打开宝盒,夜明珠竟不翼而飞。太监不得不赶回白龙城,采取“以人易珠”的毒辣手段逼令珠民:找不到夜明珠,就不能升上水面,如果空手而上,便人头落地。珍珠公主为珠民免遭劫难,再次将夜明珠献给张生。

7、太监为确保万无一失,将股部割开,塞入夜明珠,伤口愈合后退返京,谁知还未走出白龙界,忽然昏天黑地,雷电炸响,山摇地动,一道白光划破长空,直向白龙海面。太监割开伤口一看,夜明珠早已无影无踪。太监无法向皇帝交差,不得不吞金自尽。

8、据说珍珠城外的一堆黄土,便是当年“割股藏珠”的太监葬身之所。旁边两块方碑,《李爷德政碑》和《黄公去思碑》,都是当时地方官讨好权贵之作,现已字迹模糊不可辨认。据《汉书·孟尝传》载,东汉时,合浦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郡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当时合浦地方官为了向民间搜刮珍珠,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强迫珠民连年滥采。结果,合浦沿海珠苗灭绝,珍珠贝纷纷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的边海,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故称“珠逃交趾”。

9、合浦沿海的珠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可以以此从邻郡交趾购买粮食。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珠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10、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他改革前弊,下令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珍珠贝很快又回到了合浦的沿海,繁衍起来,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这就是“合浦珠还”的故事。

合浦珠还的故事和合浦珠还文言文翻译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